小便浑浊的艾灸解决方法,如果效果好记得分享哦!

☞ 公众号内回复“穴位图免费领取 人体穴位图一份!

☞ 公众号内回复“视频免费领取艾灸全集(视频)

☞ 公众号内回复“症状即可得到3000种常见症状艾灸方法

概述

小便浑浊,简称尿浊,又叫溺浊。指尿液浑浊不清,色如泔浆,而排尿时并无尿道涩痛的症状。尿浊而色白如泔浆者称为白浊,初尿不浑,留置稍长,沉淀呈积粉样者亦属本症。本症病位在下焦,主要涉及肾、膀胱、脾等脏腑。多由于下焦湿热,膀胱泌别失职:肾阴亏虚,阴虚内热,热移膀胱,清浊不分;脾虚气陷,精微下渗;肾阳不足,失于固摄所致。临床虚多实少,主要有下焦湿热、肾阴亏虚、肾阳虚衰、脾虚气陷、脾肾两虚五种证型。


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丝虫病、肾痨、精浊、肾系癌瘤,小儿外感或内伤,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。

常见病因及症状

(1)下焦湿热:小便浑浊如米泔,时夹滑腻之物,或小便黄赤而浑浊不清,常有尿频尿短,或小便灼热疼痛,或伴轻度疼痛,兼见身热烦躁,胸满脘闷,口于不欲多饮,大便秘结不爽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。


(2)肾阴亏虚:小便浑浊如泔浆,尿量不多,或有涩痛,兼见头晕,耳鸣,耳聋,咽干,颧红盗汗,骨蒸劳热。


(3)肾阳虚衰:小便浑浊,尿频数清长,伴面色淡白,头晕无力,精神委靡,腰痠膝软,畏寒肢冷,阳痿,舌淡苔白,常有齿痕,脉沉弱。


(4)脾虚气陷:小便浑浊如米泔水,日久不愈,或尿时不甚浑浊而沉淀呈积粉样,尿有余沥,兼见面色萎黄,精神疲倦,语声低怯,腹胀纳减,少腹坠胀,大便溏薄,或有内脏下垂,面色无华,舌淡苔白,脉虚无力。


(5)脾肾两虚:小便浑浊,尿频数清长,头晕耳鸣,面色萎黄,纳食减少,气短神疲,肌肉消瘦,四肢不温,腰腿痠软,舌淡苔白滑,脉虚缓。

病情分析与鉴别

(l)下焦湿热尿浊与肾阴亏虚尿浊:二者皆有热象。下焦湿热尿浊为实热证,下焦湿热影响膀胱气化,泌别失职,故小便浑浊如米泔,或夹有滑腻之物,或小便短赤,伴尿频,尿急、尿痛;湿热内蕴,见胸满脘闷,口渴不欲多饮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等。肾阴亏虚尿浊为虚热证,阴虚内热,热移膀胱,气化失司,清浊不分,故小便浑浊如米泔,或小便黄赤,但尿频、尿痛少见,阴亏火旺,则见头晕耳鸣,颧红盗汗,虚烦不寐,腰膝痠软等之征。


(2)肾阳虚衰尿浊与脾虚气陷尿浊:二者均有尿频量多,属虚寒证,鉴别点为:肾阳虚衰尿浊以肾阳虚为主,膀胱泌别失职,脂液失约,故小便浑浊,但色淡不浓。多见于年高休弱者,肾虚不温,常兼有面色淡白或晦黑,头晕耳鸣,精神委靡,四肢不温,阳痿,腰膝痠软等症。脾虚气陷尿浊以脾气虚为主,脾虚气陷,约束无力,精微下流,故小便浑浊,排尿时虽尿液浑浊不甚,然静置后常有积粉样沉淀,劳累后症状加剧;脾虚失运,常兼有纳减便溏,少腹坠胀,或伴脱肛等症。


(3)脾肾两虚型:脾不升清,肾失封藏,膀胱失约导致小便浑浊。其特点是:兼有脾虚气陷(体倦神疲,少腹坠胀,纳减便溏)和肾阳虚衰(头晕耳鸣,腰膝痠软,阳痿)的表现。

艾灸取穴

查看700个穴位大全

指寸取穴法:由本人或与本人指节宽度差不多在施灸者为宜

艾灸前注意:

建议一: 点开 查看艾灸注意事项


建议二: 点开 查看艾灸常见反应

推荐艾灸工具:

艾灸体会

艾灸对本病有改善症状的作用,临床当根据尿浊的病种与证候进行论治,若对以尿浊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,可暂以尿浊待查作为初步诊断,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治疗。


“艾灸助理”功能介绍
  1. 可以查询700多个穴位精准位置及作用 点击查看

  2. 可以查找常见1000多种疾病艾灸方案 点击查看

  3. 可以查询3000位客户艾灸案例

  4. 可以查询艾灸常识注意事项

  5. 可以免费观看艾灸相关视频

  6. 客服24小时咨询:【联系客服】

  7. 艾灸产品购买:进入商城


浏览 870 举报
关注公众号

请搜索微信号来添加关注

aijiu5433
点击即可拷贝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